欢迎访问东莞市欣宇超声波机械有限公司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服务咨询热线:150-1702-7388

搜索

欣宇超声波机械 打造智能专业装备源头产业链

关注这里,了解更多超声波仪器知识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浅谈关于超声波金属焊接机在焊接时温度达不到受哪些影响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欣宇超声波机械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8-12
  ​超声波金属焊接机在焊接时温度达不到预期(即界面温升不足,导致接头结合强度低或虚焊),主要与能量输入不足、能量损耗过大、材料特性不匹配三大类因素相关,具体影响因素及机制如下:
超声波金属焊接机
一、能量输入不足:核心参数未达到焊接需求
超声波焊接的温度来源于 “高频振动产生的摩擦热与塑性变形热”,能量输入直接决定温升效果,以下参数设置不当会导致能量不足:
1. 振幅参数偏低
振幅是决定振动能量的核心指标(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)。若振幅过小(如针对 1mm 厚的铝片,仅设置 10μm 振幅),工件接触面的相对摩擦强度不足,无法产生足够热量,导致界面温度低于塑性变形所需阈值(通常需达到材料熔点的 50%-60%)。
影响振幅的关联因素:
变幅杆放大倍数不足(如应选 2 倍放大杆,却用 1 倍),导致实际振幅低于设定值;
发生器输出频率与换能器 / 焊头的共振频率不匹配(如设备标称 20kHz,实际共振点偏移至 19kHz),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30% 以上,振幅衰减。
2. 焊接时间过短
温度积累需要时间。若焊接时间不足(如针对高硬度的不锈钢薄件,仅设置 50ms 振动时间),摩擦热尚未充分传导至界面核心区域,就停止振动,导致温度未达到扩散结合所需水平。
极端案例:焊接 0.5mm 厚的铜带时,若时间从 200ms 缩短至 100ms,界面温度可能从 350℃降至 200℃(铜的熔点为 1083℃,需至少达到 500℃以上才能有效结合),直接导致虚焊。
3. 夹持压力不合理
压力过小:工件接触面贴合不紧密,存在间隙,振动能量更多消耗在间隙摩擦而非界面塑性变形,热量生成不足(如铝片焊接时压力低于 50N,界面可能仅局部接触,温升分散)。
压力过大:过度挤压工件导致接触面刚性增强,振动能量被 “压制”(类似用手紧握两块金属,振动难以传递),摩擦系数下降,热量生成锐减(如铜 - 铝焊接时压力超过 300N,可能比合理压力下的温升降低 40%)。
二、能量损耗过大:振动能量未有效作用于焊接界面
即使参数设置合理,若能量在传递过程中被过度消耗,也会导致界面温度不足:
1. 焊头设计与安装问题
焊头与工件接触面积过大:焊头端面尺寸远大于工件(如用 10mm 直径焊头焊接 1mm 直径的铜线),振动能量被分散,单位面积能量密度不足,无法集中生热。
焊头磨损或变形:焊头表面因长期使用出现凹陷、裂纹,或安装时与工件不垂直(倾斜>3°),导致振动方向偏移,能量向非焊接区域扩散(如焊头倾斜会使工件边缘承受过多振动,中心区域能量不足)。
焊头材质选择错误:用低硬度材料(如铝合金)焊接高硬度金属(如不锈钢),焊头自身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,而非传递给工件(优质焊头应选用高强度合金,如钛合金或工具钢)。
2. 工件定位与夹持问题
工件间存在异物:接触面有氧化层、油污、灰尘等,会增加摩擦阻力但减少有效金属接触,能量更多用于破坏异物而非产生塑性变形热(如铝片表面的氧化膜未清除,可能导致温度下降 20%-30%)。
夹持机构刚性不足:下焊座或夹具松动,振动时工件随焊头 “同步晃动”,相对位移减小(摩擦依赖相对运动),热量生成大幅减少(如夹具松动可能使实际相对振幅从 30μm 降至 15μm,能量减半)。
3. 设备部件损耗
换能器老化:压电陶瓷性能衰减(如使用超过 1 万小时),电 - 机械转换效率下降(从 80% 降至 50%),输入相同电功率时,实际机械振动能量不足。
连接部位松动:换能器、变幅杆、焊头之间的连接螺栓未拧紧,存在间隙,振动能量在连接处因摩擦、撞击被消耗(类似松动的螺丝会 “吸收” 振动),导致传递至焊头的能量损失 20%-50%。
三、材料特性不匹配:工件本身难以通过振动生热
1. 材料硬度 / 熔点过高
超声波焊接依赖材料的塑性变形,高硬度、高熔点金属(如淬火钢、钨合金)难以产生足够塑性变形,摩擦热少,且散热快(导热率低的材料除外)。例如:
焊接不锈钢(硬度>HV200)比焊接铝(HV30-50)需要更高能量,若未针对性提高振幅和时间,温度会明显不足;
钛合金导热率低(约为铝的 1/10),但硬度高,需更长时间让热量积累(否则表面升温但内部未达标)。
2. 材料厚度 / 形态不适配
超过设备功率范围的厚件:如用 500W 设备焊接 2mm 厚的铜板(需至少 2kW 功率),能量无法穿透至界面,仅表面发热,内部温度不足。
丝状 / 网状材料分散能量:多股细丝(如 0.05mm 铜丝束)或多孔金属网,振动能量易从间隙流失,需更高压力使材料紧密贴合,否则温度分散。
3. 异种材料焊接的兼容性差
两种材料的硬度、熔点差异过大(如铜与不锈钢),硬材料会 “阻碍” 软材料的塑性变形,摩擦热集中在硬材料表面(散热快),软材料界面温度不足。例如:铜(熔点 1083℃)与不锈钢(熔点 1500℃)焊接时,若参数仅适配铜,不锈钢侧温度会偏低,导致结合不良。
四、环境因素:间接影响能量传递与散热
低温环境:车间温度低于 5℃时,工件本身温度低,散热速度加快,尤其薄壁件(如 0.1mm 铝箔)的焊接温度可能比常温下低 10%-15%,需延长焊接时间补偿。
工件夹持处散热过快:下焊座若与大型金属台面直接接触(未做隔热处理),热量会通过传导快速流失,导致界面温度下降(如焊接时焊座温度从 25℃降至 15℃,可能带走 10% 的热量)。